本报讯(通讯员 孙书博)一边是全国发电总量能够满足用电需求,另一边则是近年来区域性电荒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看来,我国电力供应的结构问题使得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是导致一些地方缺电,有些地方反而出现电力过剩的原因。而这一问题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开始着手解决。 对于目前各界比较关注的核电投资方面,今年要投资建设共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两个核电站,其余项目可能要2到3年以后才能大密度启动。 “核电建设必须要考虑安全问题,因此项目的准备期至少要2到3年的时间。此前我们也一直在反复和国家能源局汇报,但是即使电力供应再紧迫,国家也必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薛静说。 据国家电网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工程师朱发根介绍,按照国家电网电力供需实验室预计,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10亿到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到14%。 以水电、火电为例,前不久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就是因为干旱水电发电量减少,使得出现这一局面,而目前水电发电量提高,电力供应紧张情况趋于缓和,电煤的需求也随之缓和。这就是一个结构矛盾,需要通过水电、火电交互的方式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