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7.1千瓦时。这是截至昨天上午10时,东澳岛太阳能发电站向当地电网累计输出的发电量。按照发电效率换算,这相当于为旅游胜地东澳岛避免了12119.5千克柴油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今年4月28日,东澳岛太阳能发电站投入使用,开启了万山区公共电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时代。而按照该区的整体规划,未来3年内,万山区80%以上的海岛渔民家庭及主要道路照明系统将全部采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万山区向 “生态立区”目标迈进的重要举措之一。万山区委书记田忠敏指出,生态是万山的立区之本,对海洋海岛的开发建设必须以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开发服从保护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美岛活海”。
规划引领海洋海岛生态保护
106个岛屿,3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地处珠江入海口的万山区拥有独特的海岛、海洋资源。近年来,以海岛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水产品养殖业、港口物流业在万山区获得长足发展,成为支撑该区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产业。
而在市住建局万山规划分局副局长陈卓光看来,这些独具优势的天然资源在生态环境方面却是十分脆弱的。“与大陆不同,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强,稳定性差,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如何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为万山区面临的重大考验。为此,万山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生态立区”的理念,并结合今年初颁布实施的《海岛保护法》,将“规划先行”作为海岛海洋开发的基本原则,先规划再建设,在规划中坚持 “生态优先”、“环保优先”。
在近年来万山区完成的 《东澳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东澳岛东澳湾 “一湾两岸”城市设计》、《外伶仃岛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中,生态环保的理念随处可见。比如,《外伶仃岛城市设计规划》划出了“生态保育岸线”,岸线附近区域“原则上不予开发,保持原始生态性”。而《东澳岛控规》则依据海岛未来的生态容量和基础设施承载力,将2020年东澳岛游客年接待量设定为200万人次,规划最大日游客量为3000人次/天。
生态优先的理念还体现在产业项目的引进中。市住建局万山规划分局局长毕庆星说,尽管算上海域面积,万山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但实际可供开发的资源却非常有限,因此选准项目就显得异常重要。“按照规划,万山要重点引进管理水平与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项目,而对不符合规划或者尚未看准的项目,绝不盲目引进,宁缺毋滥。”
新能源打造“绿色动力源”
投资5000多万元的东澳太阳能发电厂正是万山区“选准”的好项目之一。截至目前,东澳岛接近一半的用电量均由该项目提供。而据建设方兴业太阳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目前仍在建设中,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1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20万度,比去年东澳岛年用电总量高出30万度。“这意味着东澳岛柴油发电的历史即将结束了。”
一直以来,柴油机发电一直是万山区多数海岛能源供应的主要途径。这种传统的发电方式效率低、成本高,致使海岛居民的用电费用居高不下。与此同时,随着用电规模的逐步增长,小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更对海岛的生态保护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为解决上述难题,万山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项目,为海岛海洋资源开发提供“绿色动力源”。据万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东澳岛太阳能发电项目,担杆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太阳能、风能发电部分已并网调试运行;与国电电力股份公司合作开发的百万千瓦海上大型风电项目也进展顺利,目前正处于前期的项目可研阶段。该项目一旦建成,不仅可满足整个万山区的用电需求,还可通过海底电缆向陆上大电网输送电源。
与此同时,外伶仃岛新能源发电,中山大学在竹洲岛进行太阳能和风力互补发电站试验基地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按照计划,万山区将争取在2020年之前,打造3至4个完全利用新能源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示范岛”。
在万山区管委会主任于思浩看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海岛发展的用电瓶颈,海洋可再生能源本身也是一项高科技产业。随着上述项目的相继引进,万山区有望发展成为国内海洋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基地和总部基地。
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与对能源的需求一样,近年来万山海岛开发的逐步深入,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关全区生态保护的环保设施更成为重中之重。
据万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桂山、大万山、东澳、外伶仃等4个有人居住的主岛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已经启动,桂山岛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也已展开。投资1600多万元的桂山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有望今年内建成;全长56.1公里的海岛绿道网已完成投资约900万元,预计今年内可完成33公里,完成投资3000万元。
在小型公共设施方面,4个主岛的路灯用电基本实现太阳能发电,全区各岛安装的太阳能路达总量超过800盏;外伶仃岛、庙湾岛的码头公厕和沙滩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抽水冲厕及照明系统;近期引进的7部电瓶观光车,2列使用生物柴油为燃料的无轨游环保小火车,也分别在东澳岛、桂山岛等主岛运行。
在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时,万山区还特别注重对海岛海洋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人工鱼礁、海上牧场、山体复绿等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外伶仃岛的人工鱼礁二期项目已完成礁体投放;万山区域所有岛上采矿场全部关闭;万山、桂山、担杆3个镇今年内将建立1万亩以上的海洋生态牧场。
对无居民岛屿生态保护也被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据陈卓光透露,该区所辖的小蜘洲岛、三角岛已于近期被确定为 “全国无居民岛屿生态修复试点”,未来将获得更加有利的生态保护政策资源。
田忠敏表示,CEPA的签署、港珠澳大桥的兴建为万山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万山区将紧抓机遇,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海洋海岛的开发建设,做足“海”文章,将珠海“百岛之市”的招牌擦得更亮。
太阳能为东澳岛提供一半电能
万山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海洋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太阳能和海上风电场建设,从今年4月28日开始,太阳能发电站发的电已成功并入东澳岛电网,现在岛上用电将近一半来自太阳能发电站。兴业太阳能公司东澳发电站这个1兆瓦的新能源利用项目边建边用,一举实现了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的突破。